每次要去石門山的路上
總會看到一個扛棒
寫著三級古蹟齋明寺
但從來也沒想過去看看
不就是寺廟
給人拜拜的啊
也不知頭目是怎麼著
說去看看
上網查了一下
可真不得了
百年古蹟耶
有很漂亮的建築物
齋明寺旁還有古道可走
不去參訪一下怎行
剛好遇到秋季法會
好多信徒來訪
寺前的蓮花池
蓮花開的真美
資料顯示
1985年8月19日獲內政部審定為三級古蹟
是大溪最古老禪寺
一百六十多年前,清道光30(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蘆清修。這是「齋明寺」與正信佛教在大嵙崁一帶扎根的初始。
百年前的臺灣,齋教信仰顯盛,時勢所趨,佛教道場逐漸為齋教信眾所護持,以致齋明寺除了首任住持性悅法師之外,其後的五任住持,皆為齋教居士。齋明寺創建之初,原名「福份宮」,清同治12(西元1873)年,第二任住持黃普瑟居士改建瓦葺堂宇,更名「齋明堂」,法脈轉承齋教龍華法脈;日本明治44(西元1911)年,第三任住持胡普惠居士擴大改建殿宇及東西二廂;日本大正15(西元1926)年,第四任住持江普梅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為師,傳承法鼓山曹洞宗的禪學法脈;第五任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日治政府之時勢,申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易名為「齋明寺」。民國87(西元1998)年,第六任住持江會觀居士期使齋明寺能革新再造、永續發展,毅然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於民國88(西元1999)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齋明寺終回到性悅法師開山的本懷,回歸佛教正統。
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念,於齋明寺,處處可見其優雅的化現。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為特色的寺院主殿與兩側護龍,謙遜地佇立在四面環繞的自然美景之中,如含苞的蓮華,以古樸典雅的氣質,呼應著觀音慈顏,溫婉地照拂來此的遊客與信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融合成一幅人間淨土的勝景。
除了建築物相當美之外
環境也很優
寺內有許多的古物
不能拍照
這裏的志工也稱師兄或師姐
很熱情的解說及介紹參觀
其實光是寺外就佷好拍了
看看厲害的工匠們
美麗的作品吧
齋堂及廚房
使用清水模建築物
真的好漂亮
說是有得獎的喔
看看這迴廊
是不是超美
好不容易等到沒人
按下快門
拍到手軟
迴廊外的櫻花步道
也很好拍
現在不是櫻花季
師兄說過年後
這裏的櫻花會很美
一定要再來一次的啊
沒櫻花拍沒關係
這二葉松也不錯
今天天氣不是很好
有下雨
但二葉松上的水珠
很吸引我
齋明寺也有賣一些相關商品
還不錯喔
也不知是否今天人較多
有提供來訪的信徒飲水
喝些水
走古道應該更有體力吧
網路資料
已有120年歷史的齊明寺古道,長度約400公尺,步行10分鐘即可走完,始建於清道光時代,是信眾前往齋明寺參拜的道路,最初的路面都是由鵝卵石鋪設的,約於西元1923年齋明寺創始人的第四代孫江連枝先生從大漢溪取材,以天然的石材將步道鋪為石板路。
齋明寺山門、石板步道與綠蔭山林的結合更顯禪意,油桐花季時更有如下起深山白雪般動人。傍晚時分登上步道高處還可以遠眺大漢溪的夕陽西照,是大溪八景之一的「靈塔斜陽」。現今不只有誠心的信眾以徒步方式參拜,也吸引了許多喜愛大自然健行的民眾前來探訪齋明寺古道

2017-10-21